【人民网】重庆招募10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费送药

人民网重庆4月28日电 (陈琦)日前,西南地区首家中医肿瘤临床康复基地正式在重庆市肿瘤医院成立,并向公众招募10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月向其赠药。据介绍,该基地是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成立的,旨在把《肺癌中医临床指引》的科研成果向相关二级医院、社区、农村等一线转化和推广,进而达到延长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减少肺癌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标。
基地也将面对社会招募10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每月免费赠送2000元的抗癌中成药。同时基地将每月一次举办中医防癌、抗癌等相关知识康复培训,肿瘤 患者均可免费报名参加,并免费发放抗癌科普知识光盘。
人参“恶补”差点让52岁的刘阿姨丢了命
家住渝北区的刘阿姨,今年52岁,三年前被确诊患上了鼻咽癌,一直在进行放化疗,后来听家里亲戚介绍说人参具有抗癌功效,就专程托人从东北买来了昂贵的野山参,结果吃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开始流鼻血,每天口干舌燥,排便困难,后来连饭都吃不下了,人越来越虚弱,家人赶快将她送到市肿瘤医院就诊,接诊的王维主任表示,人参性温热,野山参更甚燥热之品,放疗期间的患者本来就有热毒,此时进补无异于火上浇油,让病情加重。
在门诊,像刘阿姨这样乱补加重病情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人会将中医的“扶正培本”简单认为“吃补药”。殊不知,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中药治疗讲究性味和“辨证论治”,根据每个人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搭配。一味用名贵药物进补,可能会让有淤血、息肉、包块等实证肿瘤患者病情加重,“闭门留寇”,越补越坏事。
别再将中医当做肿瘤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草”
过去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备受冷落,一直被放在一个替补的位置上,许多患者只有在西医多重治疗失败后,或出现晚期的复发转移无计可施的时候才去寻求中医。王维主任介绍说,现在随着对中医药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抗肿瘤已经不再局限于替补位置,而是可以贯彻于肿瘤治疗的全程,成为西医治疗肿瘤不可替代的补充和辅助。
原文链接:http://cq.people.com.cn/n/2015/0429/c365414-2467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