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看看麻醉科医生 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10月24日,42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昌克勤晕倒在手术室,至今昏迷。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国约有近20名麻醉医生猝死,大部分是青壮年。
本月初,央视焦点访谈为青壮年麻醉医生猝死播出一期节目,开篇则提“一场手术,除了主刀医生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麻醉医生。他们负责病人生命的维持?!?
“打一针就完事的麻醉医生这么累?”许多人不解。其实,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切割缝合,其他的全部由麻醉医生完成。简单说来,就是“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贝竺ΧΦ腎CU(重症医学监护),是从麻醉科分离出来的。麻醉医生究竟还有哪些不太为外人所知的事?
■重庆晚报记者 严艺菲 首席记者 冉文 见习记者 罗渝 摄影报道
手术发生意外 来抢救的其实是麻醉医生
“你好,我是你的麻醉医生。将在手术中保证你的安全。”每场手术前,39岁的重庆市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刘红亮必说这两句。前一句为消除陌生感,后一句是给患者信心。有时还会根据患者情况做情绪安抚,但上周四的要做脑外科手术的患者很安静。
气管插管固定后,刘红亮开始麻醉诱导与静脉麻醉,几分钟后,患者睡着了。刘红亮走到患者脚那头,摸了摸保温床的温度,给患者掖好被子,后在体征检测仪前坐下,观察血压、心跳、呼吸数值并告诉外科医生一切情况良好。此时手术才正式开始。这场手术从早晨7点半持续到下午4点,此间,刘红亮的工作就是在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医治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其实,手术时,发现病人体征异常的人是麻醉师,进行抢救的也是麻醉师。
肿瘤医院脑外科主任戴勤弼说,“没有麻醉医生就没有手术。没有他们为病人保命,哪还谈得上怎么切割缝合?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救命,他们是手术的幕后英雄?!?
并非打一针就完事 各种监控设备都是他们在看
昨日,下午4点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主任鲁开智守完了一场7个小时的手术,但不意味着他能休息。他忙着调整药物让患者恢复生命体征。
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鲁开智轻柔地拔出插管,为患者清理痰液,又给了患者镇痛剂和防止呕吐的药物。
“听得见我说话吗?可以醒来了,手术做完了,你很平安?!卑鸦颊咄频礁此帐液?,麻醉医生在这里还要再监测半小时,才能把患者送回病房。
每台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操作监控的设备就超过8台。监测指标超过10余种,包括呼吸监测、循环监测、尿量监测、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失血量监测、吸入氧气浓度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监测、心排血量监测、脑功能监测、肺动脉压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等。
在国外,他们被称作三头六臂的手术人。
怕痛喊多打点麻药 麻醉医生往往口是心非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易斌介绍,安抚不同类型的患者是麻醉师的必修课之一。
对于怕打麻醉的患者,麻醉医生给予其信心,比如“请放心,我是你的麻醉医生,手术中由我负责你的生命安全?!?
若患者怕痛要求多打麻药,麻醉师会先佯装答应。麻醉药物的剂量的多少是经过计算的,由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时间长短决定。不可能因为患者的要求增多减少。
易斌还说,目前,麻醉导入气体中除用于儿童的七氟醚有水果芳香以外,其他气体多有臭味。大部分患者可以忍受,极少部分不能接受的患者会按其要求直接用静脉麻醉。像宣称要告医生等比较大牌的患者,如果其情绪激动,麻醉医生会一边安抚一边尽快导入。当然,这对患者的身体是无害的。
一人一年手术上千台 这行缺人你累得下来不
鲁开智告诉记者,目前一个麻醉医生每年要完成上千台手术,按照正常的工作负荷来说,一人一年500~600台手术才应该是比较正常的。目前西南医院有85名麻醉医生,一线的大约70几人,而西南医院每天都有200台以上手术。肿瘤医院麻醉医生27名,一线约20名,每天五六十台手术?!懊咳嗣刻旃ぷ魃僭?小时,多则14小时以上,每年有一半时间是手术高峰期。高峰期时每天平均有五六台手术?!?a href="/physician/2025/nXe0jvbx.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刘红亮说。
鲁开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最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调查显示,目前平均一个手术台配备0.75个麻醉医生,也就是说两个麻醉医生要管3台手术,这就使得全国有相当一部分麻醉医生每天都处于疲劳状态。目前全国注册麻醉医生进4万名,是非常少的。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员、姚尚龙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没有编制,是麻醉医生人员短缺的一大原因。”许多医院并未按照手术负荷量来招麻醉医生,而是按照二十几年前的标准一个手术室配1.5~2个麻醉医生的情况来招聘,“现在应该按照手术量来给出相应的编制比例?!?
看到肌肉男 就想他们的血管好穿刺
麻醉医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因为工作习惯带来的趣事。麻醉医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比如,看到选美比赛的肌肉男,朋友会说这个肌肉好难练,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去看血管,想着这种粗壮的血管很好穿刺。又比如,过年过节家里来了熊孩子,就想给他来点七氟醚。路上看到下巴比较短的人,可能就会想这个人是个插呼吸管的困难户。
“总感觉麻不倒”是啥原因
刘红亮说,麻醉药物对任何人都有作用,没有麻不倒的人。只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有耐受程度的不同。影响耐受程度的原因很多,比如年龄、脏器功能、遗传基因、疾病史等。
术前一周适量补充蛋白质。鲁开智说,蛋白质不足可能引发低蛋白质血症,伴发组织水肿,从而降低麻醉耐受力,对失血和休克的耐受能力也会降低。如果病人有不能口服补充,麻醉医生可能考虑术前输血、注射水解蛋白、浓缩白蛋白和维生素等。
原文链接: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4-11/30/content_416186.htm
原文链接: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4-11/30/content_416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