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享医学”智能肿瘤学前沿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2021年12月31日,“智享医学”智能肿瘤学前沿学术论坛在科苑戴斯酒店19楼国际会议厅召开。本次大会由重庆大学智能肿瘤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和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是校内首次以医工交叉为主题,智能肿瘤学为核心的大型学术交流论坛,旨在通过前沿学术交流,推动校内外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推进智能肿瘤学学科建设。
本次会议主要由前沿论坛和思维碰撞两大版块组成,是关于智能肿瘤学和医疗大数据的一次区域性学术会议,来自重庆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陆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的信息科学、医学、统计学邻域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智能肿瘤学”主题,针对肿瘤智能筛查和诊断、肿瘤智能预后预测及疗效分析、肿瘤临床研究中的智能统计分析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任江松院士、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重庆市科技局基础处处长冯光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波、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文俊浩、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蔡开勇、重庆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朱才朝、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晓峰、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周晓华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对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作为目前医工交叉融合领域的热点研究,能够为医学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逐步改善就医的体验,推动医学更快速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在肿瘤筛查的应用为例,它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筛查的效率。徐波教授介绍,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早期筛查中应用广泛。对于肺小结节的筛查,优化的人工智能软件读片判断效率比影像科医生更有优势,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对于CT的判读平均需要15分钟,而人工智能可能只需10秒。而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的应用中,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相对减少人为误差。以乳腺癌为例,在影像方面,基于人工智能对于乳腺癌亚型的诊断准确率达99%;在乳腺癌病理图像的分析中,深度学习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已达专家水平;在超声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乳腺病灶图像的物理学特征来鉴别良恶性结节。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与欧美国家基本同步。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局限于眼前。人工智能目前在医学领域特别是肿瘤学的应用还如婴儿般嗷嗷待哺,包括智慧医院、大数据平台、病理组学、影像组学等技术的研发处于起步状态,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幕式后,信息相关学科、统计学与肿瘤学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和交流。此次大会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学中前沿研究成果的同时,分析和探索医工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