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医肿瘤治疗中心 科普知识详细

“秋冻”有讲究

发布时间:2018-09-30

       

    “一场秋雨一场寒。”伴随着一场秋雨,今年8月23日处暑之后,一度还耀武扬威了几天的秋老虎也终于夹起了尾巴。气温从38℃陡降至24℃,小伙伴们是不是正翻箱倒柜的找

    秋衣呢?朋友圈还有人祈祷“先不要降温,工资还没发,没钱买秋衣”。我想说的是,不要急着买秋衣,这不还要“秋冻”吗?

         自古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的说法,那到底秋季要怎么冻?却是有讲究的。今天就来聊一聊“秋冻”。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念,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时,人体才能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即意味着人体健康平衡遭到破坏,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各种病症。而秋冻正

    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如果此时过早穿上棉衣,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因此,在夏末秋初(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只要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同时,秋冻也有防止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

    

    到底要怎么做?马上支招:

    一、“秋冻”不是挨冻

    初秋,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是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过多的出汗会使阳气外泄。 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度。

    二、“秋冻”要因地制宜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

    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三、怎么“冻”?

    1、不要急着添衣保暖

    人的御寒能力固然有先天的区别,但其实更多的人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初秋,气温在15-20℃期间,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2、用冷水洗手洗脸

    

    

    从秋天开始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一般人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3、冷水洗鼻

    

    

    冷水洗鼻可以滋润鼻腔黏膜,促使鼻腔內残余分泌物排出,可以训练鼻道的抵抗能力,增强鼻腔的耐寒能力,从而防治鼻炎。

    具体方法:用手掬起一捧清水,轻轻吸入鼻内,再擤出来,反复几次。也可先用温水清洗一次,使鼻腔适应水温,然后再用冷水反复沖洗。冷水洗鼻要长期坚持,才会收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长期坚持清水洗鼻不仅能够防治鼻炎,而且对感冒、哮喘等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冷水洗鼻并非人人适合,儿童和老人尤其要注意安全,最好要有家人陪同,以免出现意外。

    4、进行室外活动

    

    在落英缤纷的秋季,邀上三五个好友去野外呼吸冷空气、做一次肺部SPA、散步、爬山、骑车或是练太极,全由你的兴趣决定。室外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四、这些部位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脚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腹泻、腹胀、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容易导致宫寒,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肩颈:颈部有人体督脉的重要穴位大椎穴,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引起头昏、头痛、甚至失眠记忆力减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也相对比较脆弱,受凉后容易引起肩背酸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五、这几类人不能“冻”

       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也要因人而异。初秋季节,温差变化较大,阴雨天气增多,冷空气的刺激,也是心血管病、风湿病、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

                                       

                                                          以下五类人不能乱“冻”:

    1. 心脑血管病人

    2. 哮喘、支气管炎病人

    3. 胃病病人

    4. 老寒腿病人

    5. 身体调节功能差的老人及婴幼儿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