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气功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风格各具特色的功法流派,为了更好的让更多人掌握和学习这一瑰宝,国家体育总局集合众多专家学者,重新整理和改编,推出了四套安全有效、实用易学的健身气功,分别是《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近几年来,这几部功法在全国乃至世界很多国家得到广泛的推广,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和喜爱。
首先介绍《八段锦》,八段锦始于12世纪的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经过逐渐发展和流传,至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功法,深受各级士绅名流及文化名人的喜爱。就连周恩来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每天坚持做的运动,就是打八段锦。
八段锦分坐式和站式两种,均由八段动作组成,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功法舒展优美,如锦缎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故名为八段锦。该功法是按照运动和生理学规律,通过八个不同的动作,调节人体综合机能,具有疏通经络、调好气血、平衡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现在先介绍站式八段锦,站式八段锦运动量稍大,适合各年龄的正常人群,以及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中医认为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手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使三焦通畅,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与背部俞穴,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肝气,消除胁痛及肩背疼痛。对慢性肺病与肩关节病有一定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这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上下反复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通过辅助调节气机,增强脾胃功能。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中医认为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伤害。这一式,通过转头扭臂刺激大椎穴,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与脏腑的联络,调节脏腑机能。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认为心火者,系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心火,须得肾水滋润,才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刺激脊柱和督脉,可疏通经络,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从而去除心火,消除心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赤、便秘等等症候。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因为肾位于腰部,腰是肾之精气所覆盖的区域,腰与肾气关系密切,这一式脊柱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调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达到强腰固肾的功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中医认为,肝主筋,其华为爪,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通过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郁滞,尤为适宜。
健身气功八段锦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一式动作简单,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刺激足部经络,按摩五脏六腑,调理全身气血。俗话说: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下落振荡导致全身的抖动,十分舒服,不仅可以有利于消除百病,也正好可以作为整套套路的收功。
站式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整套功法的编排,从第一势托天式开始,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系统,最后以颠地式收尾,对人体的筋骨器官进行了全面梳理,融合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很好的体现了传统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养生思想,也符合现代养生学的理念。
现代研究发现,八段锦在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理健康及衰老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体现其祛病强身、延年益肾的独特功效。该功法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是动静结合、身心互动、健患均益的健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