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游泳,多数人去了游泳馆,有的人去了江里河里,甚至有的人到了小河沟里游泳,但是很多时候有安全隐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多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可分为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和湿性淹溺两种情况,所有溺死者中约有10-20%为干性淹溺。
当发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办?当发生淹溺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
1、首先应呼叫周围群众的援助,有条件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0消防人员。
2、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
3、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
4、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不要主动挂掉电话,并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
5、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如有可能,可在调度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如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可在120调度指导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6、120调度人员应指导第一目击者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淹溺患者出现心搏骤停不推荐单纯的胸外按压指导。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怎么做?
1、由于淹溺患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
2、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
3、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氏手法。
4、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5、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A-B-C-D顺序,即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C胸外按压、D早期除颤。
6、基础生命支持流程:①判断意识,如果没有;②呼叫援助并启动急救程序;③判断呼吸、脉搏(仅限专业人员);④开放气道;⑤给予2-5次人工呼吸(如有可能连接氧气);⑥开始30:2的心肺复苏;⑦尽快连接除颤仪器依照提示操作。
溺水后怎么自救?
1、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2、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3、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总之,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安全观念,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小朋友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