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4 年 9 月到 2010 年 2 月,美国前总统比尔· 克林顿在近 6 年的时间里先后接受了 3 次手术,分别是心脏搭桥手术、清除左胸腔积液和瘢痕组织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这段听上去有点“复杂”的治疗经历中的一些片段,很多冠心病患者可能都会遇到。接下来就带您来了解下。为什么患冠心病?肥胖可能是“元凶”其实,动脉粥样硬化从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1998 年有结果提示,2~15 岁儿童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达 7%,而 26~39 岁人群则高达70%。随着斑块的不断积聚,动脉逐渐变得狭窄,斑块还可能突然破裂导致动脉完全堵塞。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精神压力大等情况,粥样硬化的进展会加速。严重的粥样硬化如果影响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冠心病。有研究发现,BMI 每升高 5kg/m2,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 29%。BMI 是体质指数的缩写,计算方法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与体重正常的成人相比,超重及肥胖成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升高 26% 和 88%。此外,担任总统的压力很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肆侄傥窝≡翊钋攀质酰?span>2004 年 9 月,58 岁的克林顿卸任不到 4 年。某天,他感到胸闷,随后突发胸痛,立刻被送往医院。血管造影后,医生确定他有几条动脉的堵塞程度超过了 90%。数天后,克林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搭桥手术,医学上的正式名称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实际上就是选取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在发生病变的血管旁另行搭一座“桥”,新建一条为缺血心肌供血的“通路”。这条新的血管被称为桥血管,替代了克林顿堵塞的动脉。这次紧急抢救挽救了他的生命。为什么医生直接选择了搭桥,而不是创伤更小的介入手术?两种手术的适应人群存在差别,医生在选择时会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