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肿瘤内科 科室动态详细

身边的好医生丨王东林: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

发布时间:2020-07-30 本文来源:肿瘤内科

有大医挂帅,志达新纪;更群英担纲,襟抱杏林。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坚持“人才立院”办院思想,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引进、培育了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涌现出了一系列技术精湛、仁心仁术的专家。在西部肿瘤防治事业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践行着医院“向善向上 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书写了救死扶伤的感人诗篇。


我们以《身边的好医生》专栏的形式,陆续展示这些医者风采。本期人物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



Part 01. 人物简介


◆ ◆ ◆ ◆



- 王东林 -



学位/职称/职务: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结直肠癌首席专家。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市肿瘤医疗质控中心副主委、重庆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专家擅长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及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在肠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特需)




Part 02. 人物特写


◆ ◆ ◆ ◆



没有一点“著名专家”的派头,透着一股儒雅和谦逊的气质。


常常将普通门诊看出特需专家门诊的节奏。总是将自己代入到患者家属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求最“贵”,但求最“合适”。


肿瘤规范化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和安全的保障,致力于肿瘤内科治疗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他行医过程中始终践行的理念。



Part 03. 从医感悟


◆ ◆ ◆ ◆



医生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让患者有尊严的活着。作为医生,他也有一个梦,这个世界的人们对癌症不再恐惧。癌症的治疗,因为某种新药或新方法的出现而变得非常容易。

高挑的个头儿,瘦削的身材,洁白的工作服罩着一套深色的西装,浅灰色的领带系得端庄严谨,没有一点“著名专家”的派头,倒像一位儒雅的学者。

但这样一位“学者”,在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对待病人有足够的耐心,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肿瘤内科是一个需要更多关爱和抚慰的地方,除了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给予营养等等,这让王东林的心比很多医生更细,更温柔。


很早之前,忠县云阳的一位中年女性带着9岁的儿子就诊。检查发现,小男孩腹部有一个比拳头还大的肿块,确诊是软组织肉瘤。


王东林是小男孩的主管医生,一次到病房看望小男孩,看到其母亲晕倒在地。她醒来后也不说原因,直觉告诉王东林,这其中肯定另有隐情。后来一名护工称其是饿晕的,为了省钱给孩子治病,妈妈舍不得花钱吃饭,而且连回家的钱都没有了。随即,王东林动员科室人员给小男孩捐款。小男孩在坚持治疗下,效果还不错。


“小男孩妈妈后来从忠县背了一背篓玉米,向其捐款的人表示感谢。”事隔多年说起那一幕,王东林触动仍然很大。他说:“这件事让我下决心以后行医过程中一定要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为他们排忧解难?!?/p>


从医30多年,王东林肿瘤内科诊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及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在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慕名找他诊治的患者特别多。但不过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或家属找到他,他都会耐心的带着笑容解答疑问?!盎怀晌颐亲约海绻疾『蟠罄显陡侠匆皆?,在身体的遭受严重打击的同时,如果还在其他地方造成伤害,那么我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王东林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科室,然后到病房转转,他会来到每位患者的病床前,问问患者情况如何,有什么需求。同科室的马惠文医生评价他不仅非常敬业,对工作认真严谨,对病人也很关心,“经常告诉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规范治疗是效果和安全的保障

作为湖南人,重庆成为王东林的第二故乡,也是一生的缘份。


“1980年参加高考后本想就读湖南医学院,后来,第三军医大学打电话来问我愿不愿意上军校,家人也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这年9月我乘船而上,来到了重庆?!?a href="/physician/2025/openZRe7.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王东林在部队工作了26年,直到2006年转业到地方。他先后去过上海和成都,但始终对重庆割舍不下。


2010年便毅然放弃高薪回到重庆,来到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从医以来,王东林一直坚持一个理念:肿瘤规范化治疗是病人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和安全的保障,并且在他整个行医过程中始终都践行这个理念。


“个人的成就和力量终究有限,应该在行业内普及规范化治疗的理念?!?a href="/physician/2025/openZRe7.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王东林说,肿瘤治疗不是简单的对症下药,肿瘤是一项全身性疾病,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因此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肿瘤化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王东林牵头肿瘤内科编写了一套《肿瘤化疗规范化与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讲义》,提供了一整套完备的参考标准?!罢庀罟ぷ魅梦易弑榱酥厍旒爸鼙叩厍蟠笮⌒〉囊皆?,认识了无数的肿瘤医生,也尽力让肿瘤化疗规范化和质量控制体系深入到他们的心中?!?/p>


最合适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

除了看到很多因为经济原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王东林也曾遇到盲目追求“好药”治疗的患者。


一名美国华裔男子找到王东林为其70多岁的父亲治疗肺癌。他很急切地告诉王东林,听说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希望能够让其父用药,不过被王东林婉拒了。


王东林告诉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需要做基因检测预判疗效,可他父亲根本不符合条件,所以不适合使用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听完王东林的专业分析,男子的父亲最后接受了另一种治疗的建议。


“最合适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a href="/physician/2025/openZRe7.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王东林说,对于接诊的患者,他会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和权衡多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为病人建议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非给出最“贵”的治疗方案。


医术与医德缺一不可

行医过程中,王东林还有所总结感悟,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职业责任感,同时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德,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病人才会慢慢信任你。


患者陈兰曾在市内一家三甲医院住了很长时间院,但没有查出来究竟患了什么病。来到肿瘤医院,王东林检查分析,初步诊断为肺癌中晚期转移到淋巴。


为了拿到病理诊断证据,需要对她的淋巴进行切除。起初,陈兰怎么也不愿意。但王东林耐心的给她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解释,陈兰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我的病情拖不得!


入院第三天,陈兰实行了淋巴切除术。手术很成功,并很快获得了病理报告。随即,王东林陈兰制定了科学的放疗方案。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癌细胞扩散。


“我很高兴,癌细胞得到了控制,是王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a href="/physician/2025/olej64ej.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兰说,在癌症患者的眼里,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抓得紧、抓得准,就是好医生;在确诊病情后,能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就是好医生;对病人热情,能让我们从他们的身上,找到战胜病魔的自信,就是好医生。


“当医生面对癌症,即便是只有1%的希望,也要做100%的努力。如果实在回天乏力,如何用爱去坚守生命最后的尊严,就成了肿瘤病医生的职业责任?!?a href="/physician/2025/openZRe7.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王东林说。



人力资源部 宣传教育部 联合出品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