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分析认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都有活禽接触史或活禽市场暴露史。但肿瘤患者因肿瘤生长、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成为易感人群。所以,肿瘤患者应对H7N9的预防引起高度的重视和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什么是H7N9型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感染人禽流感的病毒亚型为H5N1、H7N9、H7N2等,而引起感染人的主要为H7N9型。由于H7N9在禽类传播难以发现,从而增加了人与被感染禽类的接触机会,引发人感染禽流感。每年2、3月份为禽流感流行季节。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感染人禽流感的病毒亚型为H5N1、H7N9、H7N2等,而引起感染人的主要为H7N9型。由于H7N9在禽类传播难以发现,从而增加了人与被感染禽类的接触机会,引发人感染禽流感。每年2、3月份为禽流感流行季节。
二、H7N9病毒的传播途径
H7N9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直接、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活禽及排泄物等引起感染。目前,绝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前有与活禽接触史或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场所的居多。因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尚无证据显示H7N9病毒经妥善加热处理后还可传播。
三、H7N9对肿瘤患者的影响
由于H7N9病毒早期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与肿瘤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发热、咳嗽、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相似,容易引起误诊或错过H7N9最佳诊疗期,从而对身体造成新的伤害和影响抗肿瘤治疗的进行。
四、肿瘤患者目前还能不能吃家禽类
鸡、鸭等家禽类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肿瘤患者可以吃,但一定要吃得安全。肿瘤患者及家属在目前应注意:1、应选择有检疫证的冰鲜禽产品。2、避免直接购买活禽。3、避免接触活禽饲养区和屠宰区。研究证明,合格的冰鲜禽类食品营养价值不仅与活禽相同,还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H7N9的风险。
五、肿瘤患者如何预防H7N9型禽流感。
监测显示,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H7N9病毒由于对热敏感,加热至65℃ 30分钟或100℃ 2分钟以上即可灭活。但H7N9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所以,肿瘤患者在预防禽流感时应注意:
1.活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染源,肿瘤患者应避免接触活禽及其粪便。
2.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屠宰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肿瘤患者在食用冰鲜禽肉或禽蛋类时要充分煮熟后才能食用。
4.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注意鉴别诊断是禽流感或其他疾病所导致的临床症状。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回家要洗手,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
6.增加适宜活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营养科实习生:范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