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位都会组织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大多体检项目中都缺少不了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系列,而且每年通过检测肿瘤指标也能发现一些潜在的肿瘤隐患。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不同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是在提示我们的消化道器官出现了什么问题。
消化道肿瘤指标是通过抽空腹静脉血化验进行检测的,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简称AFP)、癌胚抗原(简称CEA)、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72-4、鳞癌相关抗原(简称SCC)等。
甲胎蛋白 (简称AFP),是在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目前是公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因此它升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常见于活动性肝炎、肝癌,个别消化道肿瘤,发生肝转移的病人也会发现AFP的增高。另外在先天性恶性畸胎瘤和生殖腺肿瘤患者,AFP也明显增高。
癌胚抗原(简称CEA),在早期胎儿的胃肠道、肝、胰都可产生,成年人胃肠道也能合成CEA并分泌入胃肠道。97%健康成人血清 CEA浓度较低。整个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均可增高,同时如肠道炎症、结肠息肉、肾功能不全等CEA都可升高,故特异性相对不高。特别要指出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如CEA恢复正常后再次升高,要警惕复发转移可能,作为辅助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CA19-9是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腺癌中升高,对胰腺、肝胆管癌、胃癌及胆囊癌具有高敏感性,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常用来辅助诊断胰腺癌、胃癌以及监测肿瘤有无复发。
CA72-4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癌中都会升高,常常与其他肿瘤指标联合检测。
鳞癌相关抗原(简称Scc),主要反映组织学类型为鳞状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最常见是食管鳞癌和肛管鳞癌。
虽然这些指标检测能够发现一部分早期肿瘤,但每项检测都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指标过于敏感,即便这个病人没有肿瘤,只是在脏器存在急慢性炎症或良性病变时,指标也会明显升高;而有些指标特异性差,当它升高时医生很难判定患病的脏器到底是哪一个。每个病人的个体也有差异。因此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对疾病的确诊以及病变部位的推断准确性更高些。
需要强调的是,大家莫要谈“肿瘤指标”色变,所谓的“癌指标”只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单一的肿瘤指标轻度升高,尤其是仅一次检测升高,并不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不需要过分担心。应再次复查确认,完善消化道内镜、CT的辅查进行排查。曾经有过肿瘤手术史的病人则需要定期监测,以观察手术疗效,排除复发转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