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普通内科 科普知识详细

高温警报---热射病

发布时间:2024-07-24 本文来源:普通内科

   夏日炎炎,多地高温红色预警频发。夏季的高温不仅仅是季节的转换信号,更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其中,有一种因高温而诱发的极端病症——热射病,正悄无声息地在炎热季节中蔓延,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议题。它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ㄓ殖凭湫腿壬洳。?/span>

二、热射病的常见症状射病的常见症

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颊吆诵奶逦露嘣?/span>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三、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并非所有人都同等面临热射病的风险,特定群体需要格外小心:

1.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体弱者、儿童、孕妇;

2.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等患者;

3.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者: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4.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5.超重或低体重者:身体质量指数(BMI>25 或<18.5。

四、如何预防热射病

1.及时补充水分:口渴想喝水时,说明体内缺水量已经达到体重的2%。如持续超过体重的2%,极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梢院忍撬?、盐水或凉绿豆汤、凉山楂汁、金银花茶、菊花茶等。避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

2.外出前做好防暑准备:高温天气里尽量避免外出。一定要外出时,尽量避开10-16时左右(太阳短波辐射最强时间),出门前半小时涂防晒霜。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射。出门备遮阳帽、太阳伞等装备。如需较长时间外出,应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3.受热后禁止“快速冷却”:炎热夏天外出归来,把空调电扇温度调的很低,或者立即冲凉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4.避免车内高温危害:即便是在22℃的凉爽天气里、给车窗开条缝,车内温度也能够在1小时内达到 40多度。注意车内高温,选择合适的停车位置,使用遮阳板,打开空调通风。特别注意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5.适应性训练:高温环境下锻炼应循序渐进,初夏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对于需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员,应逐步增加工作强度,让身体适应。不提倡生病时户外训练及工作。

五、紧急应对措施

1.搬移:

将患者迅速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把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2.降温:

可用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持续有效降温,要在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2小时左右降至38.5℃以下。达到正常体温后应停止降温。

3.补水:

患者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果患者出现肌肉不自主抽搐,禁止进食水。

4.评估意识状态:

若呼叫没有反应,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拨打120呼救,培训过的人员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5.转送:

    转运途中,不可中断物理降温,以“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以?;ご竽浴⑿姆蔚戎匾嗥?。

以下4种情况,须及时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救治:

   1. 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2. 训练中出现昏迷,即使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医院诊治;

   3. 对于热损伤症状比较严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发生热痉挛肌肉抽搐伴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院检查救治;

   4. 当患者已初步判定为热射病,经现场救治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