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作为“清道夫”,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和水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与我们人体的其他器官不同,他受到的损害往往悄无生息,很多患者后期才出现明显症状,这个时候肾功能可能已丧失大半,面对慢性肾脏病的严峻挑战,我们如何?;ど鲈嗑统闪巳嗣欠浅9刈⒌奈侍狻?/span>尤其日常生活中,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很容易就会损伤我们的肾脏,造成肾功能异常甚至肾衰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常见且易被忽视的伤肾不良习惯。
一、盐分摄入过多 饮食中几乎全部的盐分(钠是食盐中的主要成分)从肾脏中排出,但中餐文化重油重盐,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摄入过多的盐分,但肾脏怕盐,体内过多的盐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长此以往会使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肾脏又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脏负担对血容量、电解质平衡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的重要作用。肾脏有着丰富的血管,极易受到高血压的损害。肾功能正常,对于维持血压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肾功能一旦受损,将使高血压加重,高血压又进一步的加重肾损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健康成人每天摄入食盐量应少于6克,保持清淡饮食,减少每日食盐量的摄入,少用含钠高的调味品,如:食盐、味精、蚝油、酱制品、咸菜、榨菜等。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加工食品。
二、经常憋尿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视时间如生命,在忙碌的工作中往往不及时排空膀胱,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尿液在膀胱里时间长了容易繁殖细菌,据悉,泌尿系统的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3小时可繁殖9代,1个细菌可变成512个细菌。只要膀胱里1ml的尿中有20个细菌,繁殖3小时后就会达到10万/ml以上,如果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脏,还会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一旦反复发作变成慢性感染,更不利于治愈。尤其女性朋友更应注意。
三、水分摄入不足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人体内的各种机制运作都离不开水的承载,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蓄积体内,容易引发肾结石、肾积水等;过度缺水可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肾脏会因缺血而枯死导致急性肾损伤;建议正常人每日饮水量需在1200-1500毫升,且应定时定量的补水,更利于肾脏及时排出废物。
四、超治疗量用药 老话常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体内大部分都是经过肝脏代谢而后通过肾脏代谢排出,药物肾损伤主要机制包括细胞毒性、免疫损伤、降低肾血流量、梗阻性损害,从而导致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及肾间质的损伤,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免疫介导肾小球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梗阻性损伤;所以说人们在用药的时候不可随意增加药量或者乱用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抗菌药(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嘧啶)、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肿瘤化疗药、各种血管造影剂、金属及其黏合剂、中草药(马兜铃、龙胆泻肝丸)等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蛋白摄入过多 近些年,蛋白质被健身人士广泛接受和推崇,不仅能够增肌,还有利于减脂以及降低糖尿病的风险,蛋白质在人体内要么转化为能量代谢,要么就是分解后从尿中排出;这些废物会改变肾小球内外的渗透压,从而增加肾的压力,造成慢性的肾功能损害,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或老年人来说。每吃一顿高蛋白膳食,就会对肾脏带来明显的酸代谢负担,目前已有研究数据表明,高蛋白饮食所致肾小球高滤过或许是肾功能恶化的始动因素,即使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群,高蛋白饮食与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功能加速恶化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所以,高蛋白饮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尤其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既往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孤立肾等具有CKD高风险的人群建议合理摄入蛋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熬夜、吸烟、过度运动、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导致肾受损;正如第十五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防治”,希望每个人都能纠正不良习惯,重视自己的肾脏健康,活出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