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 科普知识详细

如何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风险?

发布时间:2025-04-25 本文来源:健康体检与肿瘤筛查中心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特征为结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和溃疡形成,常见症状包括: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体重下降、疲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肠外表现。

二、溃疡性结肠炎为何会增加结肠癌风险?

长期慢性炎症是癌变的关键因素。持续炎症→肠黏膜细胞反复损伤修复→基因突变积累→可能进展为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结肠癌。

三、如何早期发现癌变迹象?

1. 定期结肠镜监测,每1-2年做一次结肠镜+多部位活检。 发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这是癌前病变的关键信号。  

2. 新型检测技术  - 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可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 粪便DNA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可作为辅助手段。  

3. 警惕症状变化: 若出现腹泻、便血症状突然加重; 不明原因消瘦、肠梗阻;贫血难以纠正需立即就医。

四、降低癌变风险的措施

1. 规范治疗,控制炎症,避免自行停药。

2.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高脂饮食,减少红肉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蔬菜)、抗氧化食物(如蓝莓、西兰花)。

3. 戒烟并管理压力;吸烟会加重肠道炎症,而长期压力可能诱发疾病活动。

五、乐观面对:早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通过规律随访和现代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定期结肠镜监测可使结肠癌死亡率降低50%以上; 早期发现的局限性结肠癌,5年生存率超过9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与消化科医生保持沟通,科学监测、规范治疗,方能最大程度远离癌症威胁。


预约挂号 结果查询 举报邮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