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是一种准确而经济的术前检查,可以确定甲状腺恶性结节。它的常规应用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术,降低患者诊治费用。
但是,FNAB这一表面上简单的过程实际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关于FNAB技术,你又真正了解多少?
FNAB主要在门诊病人中开展,此过程几乎无痛,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偶尔会出现皮下血肿,结节内局限性出血或轻微的局部疼痛。在穿刺囊肿偶尔会出现急性炎症,个案报道有急性甲状腺肿大,一过性心动过缓以及一过性声带麻痹。
应用超声(US)引导FNAB(US-FNAB)有助于增加获得细胞量,同时避免吸入过量的血液和囊肿液体,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应用超声并不能忽视触诊,临床检查有助于评价结节的活动性和硬度,而评价结节的硬度对FNAB来说至关重要。
关于针头和注射器的选择,最常用的是23号(0.6mm)针头,更细的针头可以避免吸入的外周血稀释活检细胞,但操作不易;应用更粗的针头可使细胞增多,但也会吸入更多的外周血,所以只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例如:胶质的粘性很大及纤维性结节)。
在一项研究中,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在结节的不同部位穿刺2,3或4次)样本量不足的发生率由16%(只在结节中心穿刺一次)下降至 5.3%、4%、2.6%。但是这仅限于不同部位,若是在一个部位进行多次穿刺,患者耐受性差,局部水肿和出血的几率增加。
对于囊性结节,囊液沉淀物中可能只含有少量的滤泡细胞,样本量不足发生率高。对于复合结节中实质部分的活检,尤其是在超声辅助之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细胞数量。
近来,用 Thin-Prep 处理器对 FNAB 穿刺物进行薄层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对于薄层处理的玻片需要有特殊的经验者进行分析,因为它的细胞形态基本不同于直接涂片。与直接涂片相比,虽然其它主要的结构特征(微滤泡、蜂巢状结构和乳头)可见,但较少观察到组织的碎片;核的详细结构保存很好,但细胞质经常破裂。
Papanicolau 和 May-Grunwald-Giemsa 是二种最常用的染色技术。前者能够更好地显示细胞核内染色质的详细情况,后者则更好地显示淋巴细胞。在临床上,Diff-Quick 染色方法也经常被用来评价样本量是否足够,结果立等可取,大大降低了样本量不足的发生率。
FNAB作为一种甲状腺结节的术前筛查手段,其标本选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因此,理想的活检应该涉及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和细胞病理学家三种专业人员。
有研究称,如果临床医生和细胞病理学家同时参与活检过程,样本量不足的发生率可以控制在最低(<2%),但是那样会增加花费以及诊疗的时间。由二位临床医生进行活检,不仅诊断准确性高,样本量不足的发生率低,而且花费及诊疗时间也能降低。
而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样本量不足的发生率与操作者的经验呈反相关。由此可能看出,一门好的技术,还需要有足够经验的操作者才能令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本文节选自甲状腺书院 — 《细针穿刺活检(FNAB)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