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机制检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于一些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则不可能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造成一定危险。因此对患者手术前,需要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但是凝血机制检验具有较多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小编就为您讲述凝血机制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意义。
患者采血注意事项
采血前?;颊卟裳耙惶煨枰V龌颊呓故秤霉谟湍逡约案叩鞍桌嗟氖澄铮⒔够颊叽罅恳?,这是由于饮酒会使患者血液中含有酒精成分,并对血液的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同时需要患者在体检前一天的晚上八点以后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并保持禁食12小时;而在患者采血过程中,需要保持放松的心情,患者的情绪波动造成血管收缩,使采血不畅导致凝血机制激活。
采血后。(1)在采血后,需要叮嘱患者对针刺部位进行局部按压,并保证按压时间为三至五分钟,正常按压五分钟后可止血。部分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凝血,因此当皮肤的表面看起来没有出血就马上停止按压,可能会造成血液渗至皮下,并产生青淤现象,因此在按压松弛后,仍然会出现血液渗出现象,需要叮嘱患者加强加长按压时间;(2)若患者在抽血后存在局部淤血的情况,24小时内冷敷止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进行湿敷,促进患者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可使察血有效吸收。
凝血机制检验的临床意义
在凝血机制检验过程中,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三部分检验内容,可以通过这些凝血指标判断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这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此项指标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筛查试验可对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酶原纤维蛋白质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存在与否进行证实,并且还可以用于对口服抗凝剂用量的监测。
(2)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进行筛查试验,并对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存在相应抑制物情况进行证实。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主要的蛋白质,也称为凝血因子 I ,对于一些存在应激反应以及妊娠晚期患者来说,会呈现出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的情况,同时对于一些急性感染的患者、烧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也会呈现出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现象。
(4)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异常表现为凝血酶时间延长与缩短,其中凝血酶时间延长表现在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